与此同时,姚念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,“今冬展会平均一周两场,说明哈市会展产业从无到有,再到如今颇具规模,发展势头是令人欣喜的,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会展规模还不够大,真正有影响力的不多,目前有影响的也只有哈洽会而已,其他无外乎是汽车、房产和医药展会。会展经济要做大做强,首先展会本身要做大做强。从"潮"到"好",冰城会展要打文化牌。”
展商眼中的四大利好
和姚念祖一样,很多来哈展商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,那就是进入哈尔滨,就意味着打开了俄罗斯市场的大门,这可谓第一个利好。上个月底刚参加过汽车用品展览会的浙江参展商邱维远说,“要打开黑龙江的市场,首先要打开哈尔滨的市场,打开市场的捷径当然是参加展会。”
哈尔滨具备了举办国际大型展会所需的硬件,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自然成了可以引来凤凰的梧桐树,这是展商眼中的第二大利好。同时,哈尔滨的展会在同类展会中,还有成本低、办事效率高等优质的软件服务。
哈尔滨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,满眼欧陆风情,独特的城市风格是外地展商眼中的第三大利好。刚刚在哈参加了家博会的广东肇庆客商张建宏说,哈尔滨真是个好地方,办展旅游两不误。
今冬展会特别火,和哈尔滨大雪频降不无关系。哈尔滨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、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,每年吸引游客达百万人次。加上今冬至今已经下了10余场雪,很多展会借此“东风”在哈接连举办大型展会,使得“参会+游玩”的新展会模式在哈形成了“气候”,也成为众多展商形成继夏季来哈参加哈洽会,冬季到哈办展加度假的共识。白雪成为哈市会展经济的助推器,这也是展商眼中的第四大利好。
应无缝连接会展地和旅游地
入冬以来,哈市雪量超过去年全年,哈尔滨的展会也随之密集起来。与此同时,展商在参展地的吃住行也成为会展经济链的重要一环。
在11月参加种子交易会的南京展商姚宇表示,他们在哈尔滨展会上的展位很满意,居住的酒店离得也很近,但吃的食物不尽如人意。姚宇说:“当问本地服务人员时,他们说出了高档饭店,却没推荐出哈尔滨的本地菜,地方小吃更是难觅踪影。”省内展商丁伟民说:“我在哈参展了两次,为客户订酒店时,除了已经爆满的华旗饭店外,哈市五星级酒店确实少了点。”12月初参加了农药展的湖南展商李勇说:“冬天来哈尔滨参展,想打出租车去滑雪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,只能麻烦当地的朋友找车。要是在展会附近建个大型游客中心,把吃住行游等事务都包了,那就太好了。”
对此,哈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曾燕南说,展会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衍生出来的供需交易平台。如今的展会,像婚博会、家博会、车展、房展等已经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哈尔滨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吴相利教授则表示,很多人都了解会展经济有一个1:9的乘数效应,就是说在展会上营销收入有1块钱,将带动当地服务业9元钱的消费,但这个效应是在展会举办地具备了消费软实力后才会实现的。如果“软实力”过软,不但不能拉动经济,反而会变成展会办得越多越赔钱。这些“软实力”,吃住行是首要因素,其次是策划、仓储、运输、旅游等。
冰城会展要树新“大牌”
“一年办了120多个展会,这无疑是个可喜的成绩单。在冰城展会数量和规模比4年前增长两倍的今天,也到了提档的节骨眼儿。”哈尔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崔丹说,如今提到哈尔滨的展会,大家对“哈洽会”和“冰雪节”已经耳熟能详,但还远远不够,“冰城展会的发展,应该在地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特有的文化特色,比如哈尔滨特有的欧陆文化,打出俄罗斯风情主题的展会,比如借助哈大高铁带来的东北同城效应,在哈尔滨举办一些海洋主题的展会,再比如借助赫哲文化、金源文化等,举办专项文博会……”
对台商姚念祖来说,来哈尔滨创业,除了为有意来哈投资创业的台商和想到台湾发展的龙商牵线搭桥外,他还想借助这个平台增进文化交流,“我希望在哈尔滨多办一些文化类展会,让有文化内涵的展会在哈尔滨生根,能像冰雪节那样,在冬天里一提冰雪,大家就会想到哈尔滨。”(记者 王焱麒 刘畅言)
来源:黑龙江新闻网-生活报